王审琦铁券与“杯酒释兵权”“太祖誓碑”新解廖 寅【摘 要】王审琦铁券与“杯酒释兵权”“太祖誓碑”等宋初重大政治疑案有着内在的关联。表面上看,太祖三言两语就让开国武将元勋们放弃了禁军统领权。实际上,太祖是以法外政治特权及其象征——铁券赎买了他们的军权。作为连锁反应,太祖又以“誓碑”的方式安抚了其他开国功臣。三件事情不仅在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在逻辑上构成了太祖解决开国功勋震主问题层层递进的序列。“誓碑”原本内容只有“誓不诛大臣”,其中“大臣”仅指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宦官或言官被纳入“誓碑”,纯粹是曹勋误传和妄改的结果。士大夫站在自身立场不约而同地选择相信“誓不诛大臣、言官”,并对其不断地演义、改造,最终形成了符合士大夫群体利益的“誓碑”。【关 键 词】宋太祖;铁券;“杯酒释兵权”;“太祖誓碑”【作者简介】廖寅,历史学博士,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河北 保定 071002)。【原文出处】《史学月刊》(开封),2023. 3. 27 ~ 3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域视野下宋代社会权威生成机制与社会治理研究”(21BZS052)。
宋徽宗“即真之诏”考辨 ——兼论南宋政权继统构建中的史书编纂贾连港【摘 要】宋徽宗八字“即真之诏”应是可信的,而“圣语”“即真”二字诏书说不足凭信。“即真之诏”的书写和传递过程大致是:建炎元年四月十日左右,宋徽宗书写诏书,并交付曹勋;七月二十八日,曹勋逃归南京应天府,并将诏书上呈宋高宗。在南宋政权的继统构建中,作为宋徽宗之子的纯正血统是赵构获取大位的重要前提,其即位后获知的“即真之诏”又进一步服务于赵构登极的正统性与统治的合法性构建。围绕“即真之诏”的史书编纂,主要有以下变化:宋高宗建炎年间以客观记录其来龙去脉为主;继而在宋高宗绍兴初年,耿延禧、汪伯彦等人很可能有意调和“即真之诏”的书写时间与曹勋逃归上呈的时间;随着宋高宗的统治趋于稳固以至于此后的宋宁宗时代,其叙事的政治性渐弱,又复归客观。【关 键 词】宋徽宗;“即真之诏”;宋高宗;史书编纂【作者简介】贾连港,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暨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宋史。【原文出处】《文献》(京),2023. 2. 40 ~ 5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辽宋西夏金元族谱文献整理与研究” (19ZDA200)的阶段性成果。
南宋末年的公田法與道學家方誠峰【摘 要】賈似道行公田法是南宋末年最重要的史事之一,過去研究者皆未分析公田法倡議者、實施者的背景,尤其是思想背景。通過對相關人物的考察可知,公田法可謂賈似道利用道學門徒推行的一項事業。這説明,道學及道學家對南宋政治的影響,絶不僅僅發生在臨安朝廷,更是籠罩地方施政。在地方施政中,宋末的道學家絶非萎靡、迂緩、空虚之人,其作爲亦遠不止於教化等,更是深入到兵刑錢穀這些王朝生存的基礎,也深刻改變了南宋末年軍事財政的展開方式。【关 键 词】南宋;公田法;道學;賈似道【作者简介】方誠峰,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長聘副教授。【原文出处】《中华文史论丛》(沪),2023. 1. 137 ~ 164
【基金项目】本文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BZS044) “宋王朝形態研究”、“清華大學基礎文科發展項目”階段性成果。
10-13 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与欧洲人的契丹印象孙立梅【摘 要】10-13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相继建立政权,形成辽宋夏金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契丹人对草原丝绸之路的贯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时的欧亚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契丹”一词成为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呼。文章通过梳理契丹王朝对草原丝绸之路的拓通,以及域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探讨了伴随着丝织品、茶叶等物产的输出,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欧洲人构筑了繁荣富庶的契丹(中国)形象,使中国形象进入到世界视域之中。这与契丹独特的二元制及捺钵游牧文化是分不开的,契丹人在草原丝绸之路留下的印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宝贵的财富。【关 键 词】10-13 世纪;契丹;草原丝绸之路;域外文献;中国形象【作者简介】孙立梅(1973- ),女,白城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辽金史(吉林 白城 137000)。 【原文出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3. 1. 81 ~ 8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代契丹服饰纹样研究”(JJKH20220008SK)。
辽代海疆的开拓及其经营特色探论刘俊珂【摘 要】双轨制是辽政权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所进行的较为成熟的政治实践,基于海上“备宋”和东部海疆安全的战略需要,这一实践同样在其海疆经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建设沿海军事设施、组建海军、移民沿海地区和加强沿海军政一体化进程等举措,使辽朝的南部海疆防线得以巩固,而在北部海疆,辽则以军城、戍兵、皇帝巡狩等方式加以统辖和管理。整体上看,辽代对海疆的经略基本实现了南抑北宋、东拒高丽和北慑女真的目的。这些举措在客观上对辽沿海区域的民族融合、文化互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关 键 词】辽朝;海疆;开拓;经营【作者简介】刘俊珂,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授(云南 昆明 650504)。【原文出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京),2023. 1. 155 ~ 165
西夏文献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孙伯君【摘 要】文章梳理了存世西夏文文献的情况,特别对近年陆续出土与出现在拍卖行的西夏文献及其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西夏文献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创新趋势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指出了今后西夏文献研究应注重“四行对译”和语法标注,并贯彻“因声求义”等训诂学方法,使西夏文献解读成果与历史语言学、文献语言学研究接轨,为藏缅语、古代汉语通语和方言的研究提供素材;西夏文献的阐释应服务于敦煌学、“大国学”研究,着力强调了黑水城出土文献是中国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是中华民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 键 词】西夏文献;“四行对译”;民族文献语言学【作者简介】孙伯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字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方民族大学 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北京 100081)。【原文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成都),2023. 1. 14 ~ 2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 基于汉语通语与方言研究的番汉对音数据库建设” (20VJXT016)阶段性成果。
西夏易类知识的来源与官方易学流派探微赵 坤【摘 要】西夏效仿中原王朝,以儒学作为官方学术。然而阐发儒家哲理的易学内容,在西夏文献中却罕有记载。从出土文献来看,西夏民间使用的易类知识大多是汉地术数中的卦象符号,与义理之学关系不大;而西夏易占文献内容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西夏人对易类知识由全盘接受到自我理解的过程。与之相比,西夏官方获取的易类书籍多为义理易学著作,然而斡道冲撰写的《周易卜筮断》,却是以“卜筮”为题,属于象数易学的范畴。这一选择既符合西夏人将易类知识归于术数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宋代易学的成果。这种偏重于筮法的易学取向,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易学发展的特点。【关 键 词】西夏;易学;术数;黑水城文献【作者简介】赵坤(1990- ),男,江苏省南京市人,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宋夏历史 与文化研究(江苏 南京 210000)。【原文出处】《敦煌研究》(兰州),2023. 1. 93 ~ 10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黑水城出土数术文献整理研究”(18CTQ008)。
壬子年祭天与元朝的国史编纂马晓林【摘 要】壬子年(元宪宗蒙哥二年,1252)日月山祭天,是有元一代的重要政治文化事件,但在元代的不同文献中有关键性细节分歧。经史源分析,可以发现元文宗朝政书《经世大典》将日月山祭天礼乐活动归于宪宗蒙哥,而将碑传史料中所记的世祖忽必烈隐去。考诸壬子年史实,是忽必烈主导了中原礼乐人员从东平到漠北日月山的活动。壬子年忽里台大会期间,以蒙古文撰写的第一部“国史”《蒙古秘史》成书。《蒙古秘史》所载成吉思汗命子孙祭祀不儿罕山之圣训,与壬子年日月山祭天交相辉映。蒙哥重视的是蒙古传统祭祀,虽然他观看了中原礼乐,但并不感兴趣。到元世祖时期,壬子年日月山祭天仍留存在华北民间记忆中,但在官修宪宗实录中却难觅踪迹。元文宗朝编纂政书时,重新宣扬壬子年祭天,而且篡改了仪式、人物等历史细节,以便为元朝首次亲郊造势。文宗朝政书中的这种篡改过的历史书写,直接被明初《元史》的《志》及部分《列传》所继承。元朝宪宗、世祖、文宗时期官方对壬子年祭天的书写与改写,反映了元朝政治文化二元传统的演变与融合过程。【关 键 词】礼制;元代;历史书写;史学史;蒙汉二元【作者简介】马晓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宋元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天津 300350)。【原文出处】《文史哲》(济南),2023. 2. 118 ~ 1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 2022 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 礼制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22VLS004)的阶段性成果。